澳大利亚尝试打破中国对石墨的垄断
2020/07/28
用于纯电动汽车(EV)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graphite)的供应链正出现变化迹象。此前中国企业一直处于垄断,但澳大利亚企业将相继投产提纯工厂。在中澳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两国在车载电池原材料领域也在展开博弈。
![]() |
Syrah Resources在美国建设了石墨提纯工厂(路易斯安那州) |
向欧美企业供货
澳大利亚资源企业Syrah Resources于7月中旬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投产了首座石墨提纯工厂。将在美国把在莫桑比克开采的石墨提纯为面向车载电池的负极材料,向美国和欧洲的化学企业等供货。该公司表示,“将不断提供不依赖中国的地理上的多样性”,争取对中国的依赖心存担忧的客户。
不仅是Syrah Resources,澳资源企业生态石墨公司(EcoGraf Ltd.)最早将于2022年在澳大利亚西部使工厂投产,提纯从坦桑尼亚矿山开采的石墨,已签署向德国钢铁和机械厂商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旗下企业供货的MOU(谅解备忘录)。第1年供应约2300吨,第3年以后供应1万吨。1万吨相当于约37万辆纯电动车电池的用量。该公司还采用不使用价格昂贵且有害的氟化氢的新清洗工艺,以彰显顾及环境的姿态。
![]() |
“提纯成本低于中国企业,(作为电池零部件企业的需求方)可以推进采购的多样化”,生态石墨公司的总裁Andrew Spinks自信地表示。据称,该公司正在与日本和韩国企业推进供应谈判。
石墨分为2种,除了天然之外,还有通过石油提纯后的石油焦等提炼的人造石墨。人造石墨需要以数千度的高温长时间持续煅烧,天然石墨在成本方面更有优势。天然石墨的开采由中国掌握6成份额,在面向车载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提纯领域,中国几乎形成垄断。从世界负极材料企业来看,排名前3的均为中国企业,但澳大利亚企业正试图打破这种垄断。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 |
![]() |
HotNews
金融市场
日经225指数 | 28242.21 | -276.97 | 01/18 | close |
日经亚洲300 | 1819.41 | -10.17 | 01/18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3.64 | -0.05 | 01/19 | 01:44 |
美元/人民元 | 6.4915 | 0.0117 | 01/18 | 15:42 |
道琼斯指数 | 30814.26 | -177.26 | 01/15 | close |
富时100 | 6723.480 | -12.230 | 01/18 | 16:29 |
上海综合 | 3596.2237 | 29.8459 | 01/18 | close |
恒生指数 | 28862.77 | 288.91 | 01/18 | close |
纽约黄金 | 1829.3 | -21.0 | 01/15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