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资本外流让中国吹起新“泡沫”
2017/04/25
张勇祥:3月9日,正值两会期间,重庆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50多岁企业家对网上的一条新闻感到不知所措。新闻题目为“碧桂园停售森林城市”,森林城市项目是中国房地产商碧桂园在马来西亚主导开发的大型楼盘。
![]() |
银行的理财产品广告(北京市) |
不难想象,当时这件事的背景在于中国政府正在阻止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资本管制目标还扩大到了外国企业和个人以外的范围。
上海外滩以北约2公里,有一座名为“虹口SOHO”的高级写字楼。日本建筑家隈研吾参与设计,松下也入驻其中。大楼所有者潘石屹放弃了从2016年就开始讨论的出售事宜。他原本想将出售所得的资金用于海外投资,但似乎没通过审批。
相同的事例在同一时期也接连发生。网游企业巨人网络以305亿元收购以色列游戏公司一事仍在审查中。乐视网对北美第2大电视厂商VIZIO的收购,以及大连万达集团对美国电视节目制作企业的收购均没有实现。
在中国,反映企业和个人等社会整体筹集资金数量的“社会融资总量”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流向海外渠道被封堵的资金只能在国内涌动。
光大银行3月份发行了3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购总额膨胀至3.4394万亿元。申购资金中被称为“冻结资金”的保证金占到10%。超过3000亿元的资金一度进入了光大银行。中国出现了“资本限制泡沫”的状况。
中国中车宣布最多投入15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其目的是有效活用剩余资金。联想控股也投入60亿元购买信托商品和理财产品。
这种光景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狂热投资特定金钱信托、基金信托时很相似。理财商品的利率为4~5%。中国的经营者纷纷投入巨资购买低于资本成本的金融产品。
2016年9月底,中国的理财产品余额膨胀至27万亿元。理财产品运营公司表示,“大部分理财资金都投向了存款和短期金融商品,所以很安全”,但这些话不能轻易相信。
有观点怀疑,设计和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将获得的资金出借给状况不佳的贷款对象。如果银行在账面外偷偷向信用力低下的对象贷款,这与影子银行毫无区别。
不过也有人能对火热的理财金融市场做到冷眼旁观,保持冷静。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企业家最近在新加坡买了房,首付200万。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上海支局 张勇祥
![]() |
HotNews
金融市场
日经225指数 | 22300.30 | 84.98 | 04/26 | 09:07 |
日经亚洲300 | 1402.71 | -1.86 | 04/26 | 09:07 |
美元/日元 | 109.35 | 0.10 | 04/26 | 09:02 |
美元/人民元 | 6.3221 | -0.0071 | 04/26 | 01:02 |
道琼斯指数 | 24083.83 | 59.70 | 04/25 | close |
富时100 | 7379.320 | -46.080 | 04/25 | close |
上海综合 | 3117.9739 | -10.9532 | 04/25 | close |
恒生指数 | 30328.15 | -308.09 | 04/25 | close |
纽约黄金 | 1321.2 | -10.2 | 04/25 | close |